低空經濟,作為近年來備受關注的新興經濟形態,正在全球范圍內迅速崛起。它不僅是科技進步的產物,更是推動經濟高質量發展的重要力量。2024年,“低空經濟”首次被寫入中國政府工作報告,標志著其正式成為國家戰略的重要組成部分。2025年,全國30個省份將低空經濟發展規劃納入政府工作報告,進一步凸顯了其重要性。 那到底什么是低空經濟呢? 低空經濟是指利用地面以上1000米以下的空域資源,通過飛行器(如無人機、電動垂直起降飛行器eVTOL等)開展經濟活動的一種新型經濟形態。其核心在于通過技術創新和空域管理改革,實現低空空域的高效利用。低空經濟涵蓋四大板塊:低空基礎設施建設、低空航空器制造、低空運營服務和低空飛行保障。這些板塊相互協同,共同構成了低空經濟的完整產業鏈。 2024年,中國低空經濟市場規模已超過6000億元,預計到2025年將達到1.5萬億元,2035年有望突破3.5萬億元。國家發改委下屬低空經濟發展司的成立,為低空經濟的規范化發展提供了政策保障。低空經濟的快速發展得益于技術的不斷突破,尤其是在電池續航、自動駕駛和5G/6G通信等領域。無人機物流、空中交通、農業噴灑、環境監測等應用場景的拓展,為低空經濟注入了新的活力。低空空域管理改革的推進,為低空經濟的發展提供了制度保障。2025年,更多地區將放寬飛行審批流程,簡化空域使用限制,進一步釋放市場潛力。電池技術的進步延長了飛行器的續航時間,自動駕駛技術提升了飛行安全性,5G/6G通信技術則為低空飛行器的實時監控和調度提供了支持。2025年,低空經濟將朝著更加創新、協調、綠色、開放和多元化的方向發展。 |